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繁体中文
在线留言
|
|
|
专项工作
产业发展
移民搬迁
整村脱贫
建档立卡
扶贫旅游
社会帮扶
培训就业
互助资金
首页>>专项工作>>产业发展
Copyright 2012 www.cqfp.gov.cn All . 渝ICP备09002175号-1
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重庆市凯德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郁山镇坪阳村 特色效益农业拓宽脱贫路
发布人:彭水扶贫办 发布日期:2017-07-21       【 打印页面 | 关闭阅读

组组有产业 户户有财源

郁山镇坪阳村  特色效益农业拓宽脱贫路

彭水日报记者 杨元忠

盛夏七月,骄阳似火。

郁山镇坪阳村1组,几名工人冒着烈日,或挥动镐锄,或和着沙浆,正忙着硬化生产路。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,显得格外晶莹。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罗涌江说:“这个组种有1000亩红薯,这条路就是建在红薯产业上的。”

以效益农业为中心

坪阳村与黔江区接壤,幅员面积9.5平方公里,5个村民小组,525户2435人,其中贫困人口有65户241人。

长期以来,受地理条件制约,这个村交通不便、信息不灵,无特色主导产业,群众增收渠道单一,群众生活水平不高。

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。镇党委、政府看在眼里,急上心头。

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,镇里根据村情状况,围绕“建八有、解八难”大做文章,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中心,找准症结,精准识别,因户施策,精准帮扶,力求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”。目前,在1组发展1000亩红薯基地、3组发展1000亩脆红李基地。另外,在2组、5组布局生猪、山羊、中蜂等养殖业,4组规划劳务经济。

“组组有产业,户户有财源。”罗涌江兴奋地说,经过3年多努力,全村2015年脱贫16户57人,2016年脱贫48户179人,今年拟脱贫1户5人。

输血向造血转变

思路决定出路。

镇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,探索出一条“专业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和“大户+基地+农户”的脱贫新路子,实现了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。

建卡贫困户杨伦发,2014年开始,与龙须晶丝苕粉签“订单”,从当初流转土地50亩,到去年流转100亩,自己腰包鼓了起来,还解决了5名村民就业。

今年,通过镇政府搭线搭桥,他向农行申请2万元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款,把规模发展到300亩,决定大干一场。他说:“争取今年赚10万元。”漫山遍野的红薯苗,在微风吹拂中,来回摇曳,煞是好看,昭示又是一个丰收年。

村支书罗阳,今年流转近2000亩土地,一半种植红薯,一半种植脆红李,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引路人。“在基地里打工的,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。”他说,目前,向业兵、罗贵之、邓明书等贫困户,长期在基地务工,月收入1000多元。

把路建在产业上

要想富,先修路。要脱贫,路先行。

记者看到,环绕坪阳村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通畅路,从山下一直往山上蜿蜒,宛如一条玉带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

这条路,成为村民走出大山的致富路。

“以前,村里有条机耕道,坑坑洼洼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”杨伦发深有感触:“以前家里有点农副产品,想拖都拖不出去,更别说卖个好价钱。”

“现在好啦,出行很方便!”杨伦发说,路硬化后,他购置了一辆小货车,在村里跑起了运输,效益很不错。

“产业在哪里,路就建在哪里。”罗涌江说,目前,村里硬化了8.7公里通畅路,修建了10公里通达路,竣工投用34公里人行道,整个路网辐射到产业上。

“在国土部门的支持下,村里正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。”罗涌江说,这包括生产路、堰塘、水池等建设项目,通过项目的实施,将大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,提升耕地质量,增加贫困群众收入。

 

100766